据《解放军报》11月11日报道,第39集团军某炮兵团于11月3日举行隆重仪式,送别特殊“老兵”——18辆退出现役的老旧火炮装备。照片上展示的18辆老旧火炮装备为PTZ-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装备120mm滑膛炮的89式自行反坦克炮一度是我国最强大的反坦克武器。在苏联威胁当头的年代,苏军强大装甲攻势随时可能南下,89式是当年我军少有可以依赖的、能在远程教苏联坦克“做人”的自行反坦克武器。如今,这位特殊老兵终于开始退役。
第39集团军炮兵团欢送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退役
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的设计思想
70年代初,前苏联的T—72式坦克开始大量装备苏军。而当时我军现装备的所有坦克和反坦克炮均不能击穿T—72及其后继型坦克,且反坦克炮均为牵引式,机动性很差。因此,发展我国大口径高膛压自行反坦克炮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根据当时的指导思想,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任务,是在防御作战中歼灭敌装甲目标和为我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其战术使用特点,主要是依托预设阵地或利用地形地物掩护,即可在停止间对敌运动装甲目标射击,也可及时地实施快速机动作战。
在总体设计思想中,技术人员将突出火力、提高穿甲威力放在第一位,并为发展威力更大的新弹种留有储备,以确保本炮能对付所有90年代服役的坦克,甚至到2000年以后仍具有生命力。在这种指导思想下,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是按照火力、机动性和防护性能的顺序进行总体设计的。为保证项引顺利进行,强调尽可能采用国内成熟的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降低成本。
120mm自行反坦克炮第一轮样炮(论证样炮),与89式有较大区别,注意其激光测距仪等火控设备安装在炮管末端
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的研发历史
1967年春,中国展开了新型第二代主战坦克的战技指标论证工作。不久,作为二代坦克的主要武器,120毫米(低膛压)火炮也展开了论证和相关的研制工作。由于技术起点与技术储备反差太大,中国冲击前二代坦克的尝试以失败告终,而与之配套的120毫米火炮系统的开发也被无限期搁置起来。随着1969年“珍宝岛”事件的爆发,中国意识到了自己的反坦克武器与强敌装甲力量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于是在70年代初展开了规模宏大的反坦克武器研发工作,包括引进西方先进的105毫米及120毫米反坦克炮,而仿制120毫米口径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就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1977年春,五机部和十几个单位组织展开了自行反坦克炮的系统论证工作。
1978年12月,120毫米高膛压滑膛炮作为新型主战坦克和自行反坦克炮的研制任务由五机部和装甲兵正式下达。年底,3门高膛压弹道炮问世。1979年2月19日,伴随样炮的一声轰鸣,打响了中国自行研制120毫米高膛压火炮的第一炮。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120毫米坦克炮及其配套弹种的研制工作顺利进行之时,与之配套的新型坦克无疾而终。马上就要进入设计定型的120毫米火炮项目随即中断。为了保住即将到手的劳动成果,某厂私自决定将120毫米坦克炮装在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的321型底盘上,进行了120毫米坦克炮和穿甲弹的工厂定型试验。
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在1999年“世纪大阅兵”中接受江泽民总书记的检阅,然而89式登上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已经比原计划晚了10年
试验的结果之好,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
后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协调,1986年兵器部根据实际情况出发,下文明确了某厂为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总装厂。
从1987年5月开始,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相继完成了多种定型试验,经检测全部达到了设计要求。1988年到1989年初,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开始小批量装备部队试用。1990年,中央军委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复:“同意PTZ-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武器系统设计定型”。该炮的研制成功,填补了中国大口径高膛压自行反坦克炮的空白。其主要性能指标(如炮口动能、直射距离、穿甲威力)均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同口径火炮的先进水平。
本来,作为8910工程中的重点型号之一,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原拟定在国庆40周年的阅兵中首次公开露面,而国庆阅兵因故取消后,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公开时间向后拖延了约2年的时间。1991年,电影《弹道无痕》中首次展现了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身影。不久,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中,出现了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身影。之后,其又多次在公开媒体中露面,东方“斐迪南”渐渐掀开了神秘的面纱。
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的具体应用
由于使用原则和作战任务以及系统配置的区别,导致主战坦克的成本要远高于自行反坦克炮。所以生产一定数量的主战坦克和相对较多数量的自行反坦克炮,会在短期内实现对敌装甲目标给于足够火力打击的目的。在进攻作战中,应以综合性能较好的主战坦克为主要突击力量,而自行反坦克炮则作为辅助突击的火力补充。在防御作战中,依托预设阵地,自行反坦克炮可充分发挥集群火力作战的优势。举个例子来讲,在防御作战中,如果1个自行反坦克炮连成功的阻击了1个敌军坦克连的进攻,这就意味着你花1元钱买到了2至3元钱的东西。大家一定要明确一点,自行反坦克炮所需要的是用等同于主战坦克的火力来消灭坦克,在与主战坦克的对抗中,其自身的防护是靠消灭敌人来实现的。因此,自行反坦克炮的乘员要比坦克乘员更值得尊敬。
在配用弹种上,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配备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与榴弹,均采用带金属短底的半可燃药筒的整装式弹药。据有关资料分析,发射穿甲弹时对150毫米/68度均质甲板的有效穿透距离超过了3,000米,直射距离大于2,500米,千米立靶密集度公算偏差不大于0.26米×0.26米。当年“军中第一炮”——王治功大校接受采访时,当谈到有关我军大口径穿甲弹的威力时,王治功大校充满自信的说: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没有哪个国家的动能穿甲弹能够超过我们目前装备和即将装备的水平,在这一领域我们是领先的。
在近些年的军演中,依然有不少89式自行反坦克炮活跃其中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89式120毫米自行火炮几乎和88式坦克一同开始列装部队,很快出现了一个令装甲部队尴尬的事实:作为主要突击和防御力量的88式坦克上采用的105毫米坦克炮的威力根本无法和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相比,也就是说,在机械化师中威力最强大的不是装备数量最多的主战坦克,而是数量不是太多、作为辅助防御和突击力量的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结果就是,机动和防护都差强人意的89式却凭借超强的火力成为了反坦克的主角。从某种意义上讲,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实际上可能会充当“灭火队”的作用,即在师级的防御或进攻作战中,作为辅助突击力量的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可能会被派到最危险的地段“灭火”。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自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装备部队以来,在机械化师中担任主角的实际上并不是88式坦克(有的机械化师中甚至只有59式系列坦克),作为配角的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比主角88式坦克更能胜任最危险的任务。
老兵终于退役
最好的反坦克武器自然是坦克,然而我军军事现代化的路程坎坷而艰辛,面临空前强大的苏联装甲洪流威胁,才有了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担纲唱主角的情况。
在1996年之后,我军更新更强大的125mm滑膛炮加入现役,地面直射反坦克火力依靠89式勉力支撑的局面终于有所改变。随着越来越多的96系列与99系列主战坦克加入现役,这位有着传奇色彩的老兵终于可以放心的休息了。